-
我的朋友们
续YIN第一次对YIN的印象是,天啊,她的英文怎么这么好啊。那是COOP班开始的第一个节目,要求每个人和旁边的人结成对子,互相了解对方,然后上来互相介绍对方。YIN一开口,我简直就是被震了震,在中国长大的中国人还能有这样一口流利标准的英文,应该不是从美国过来的就是国内绝对正宗的外资公司出来的。后来知道,她确实是国内一个著名的外企出来的,但那英文大部分还是出自她自己对语言的天赋吧。开始并不喜欢... -
老师的故事
加入COOP的第一关是面试与笔试。为了确保你拥有工作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。入门的考试对我来说很容易,在和面试官拉了近乎后,就已经知道我应该入围了。我去的学校后来才知道是多伦多最好的一所举办COOP的学校,它的名声得益于老师的敬业。学校离我住的家很远,于是选了沿途一个好的蒙特所利幼儿园,每天老公送孩子上学,然后再把我送到学校。开始意识到要管孩子又要上课的艰辛,感觉5个月的漫长,于是试图跳过前2... -
成长档案之丫丫三岁了
2006年4月12日 孩子长的真快,两个星期出差没见丫丫,丫丫似乎又老气了许多。一会告诉我她会做这个了,一会告诉我她会做那个了。 丫丫小脸朝着洗衣机的方向语气果断的告诉妈妈:妈妈,我会把那个东西推进去,然后我还会往里面放盐了。弄的妈妈一边假笑着称赞得意不已的丫丫,一边却云里雾里,不知道什么东西需要推进去后放盐。还是外公聪明,眨眼知道了丫丫的盐原来是洗衣粉。妈妈于是又笑痛了肚皮,傻丫丫,原来一... -
Gmail试用报告
date: 2004-06-24 10:20:00 我是上周四注册的Gmail帐号,原以为在Google正式开放Gmail申请之前可以抢到一个好名字,但我试了好几个名字组合都已经被注册了。虽然由于Gmail没有正式开放,中文拼音的名字资源应该还比较多,但如果想要一个好一些的邮箱名字还是尽早下手的好。 进入Gmail之后会发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Email信箱的环境。Gmail没有象传统邮箱... -
程序员论,软件公司论
date: 2004-06-23 18:22:00 stlmmfe[原作]
程序员论
——用于若干年后开公司时的指导
“程序员”不是职位,而是跟“做软件”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一群人的统称。编程员,系统分析员,项目经理等都是程序员。
何谓真正的程序员?他应该视软件为最大兴趣(之一)。
真正的程序员是个好人,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,他从不欺负别人,不爱占小便宜。总之,他是向“和”的。
真正的程序员不爱钱,不怕累,但是他绝对无法忍受由他的兴趣所产生的副产品–金钱和疲劳–被别人夺走和控制。所以,把这些副产品还给他们,让他们做主。他们会变成快乐的程序员。
快乐的程序员拥有无穷的力量,最大的责任,这是所有软件过程想得到但是无法得到的,因此,快乐的程序员们最终将不再需要过程(在对所有他们认为有用的过程都玩遍玩透,终于“顿悟”了之后)!
程序员在软件过程上达到了“无为”境界的同时/之后,在其他方面也将“得道”,至少会在其他方面“向道”。
程序员最终将成为圣人。(这句纯粹是噱头)
-
甲骨文欲建Linux标准
date: 2004-06-23 06:53:00 甲骨文中国公司05财年的目标之一,是建立Linux标准,为中国Linux客户提供支持。相关负责人透露,甲骨文“坚不可摧Linux”计划把技术支持扩大到自己的软件之外,为Oracle认证的Linux合作伙伴提供代码支持。事实上,由于政府的强大支持,Linux正在中国飞速发展。甲骨文所谓的标准必将加强与中国公司合作。 -
地球上最顽固的群体
date: 2004-06-22 07:56:00 C++程序员(包括我在内)大概是这个地球上最顽固的群体:“一场大灾难之后,这个地球上只剩下蟑螂、老鼠——还有C++程序员。;)” -
巴西名模Ana Hickman与蛇共舞
date: 2004-06-21 06:10:00 新浪娱乐讯:当地时间6月19日,多名超模在巴西圣保罗2005年春夏时装展上大秀身材展示最新的时尚潮流。而在此前举行的多场时装秀中,尤以巴西名模Ana Hickman与蛇共舞的场面最令人叫绝。此次时装展名流云集,巴西著名球星罗纳尔多也专程前来捧场。(转转) -
你完全有能力消费1G!
date: 2004-06-20 11:21:00 听过帕金森定理(Parkinson’s Law)没?在坠入爱河之后,你会完全陷入之前绝对嗤之以鼻的事情之中并花费(浪费)大量时间于其中,譬如整晚不停与她发短信—因为你之前已经预设好要去做这个事情或者去取得某个成果. 对此,罗宾斯的解释是: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;时间管理隐含着你可以为一项任务安排过多的时间,如果你给自己安排了充裕... -
对Gmail策略的理解
date: 2004-06-18 10:40:00 通过邀请方式而获得测试者,这并不是Gmail的首创,但是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和口耳相传效果的,却是独此一家。 之所以通过邀请方式,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单纯的市场策略。实际上,在Google的另一个非正式服务Orkut.com中,他们解释说它之所以没有开放注册,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获得一个相对来说可以信任的社群,这对于社群来说很重要,他们更看重的...